本文目錄

#1.前言

#2.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

#3.慎選情報來源

#4.透過預演降低焦慮

#5.結語

 

1.前言

自從5月疫情爆發之後,我們每一個人,在生活上都受到了許多影響。

在各個媒體上面,不斷看見戴好口罩、勤洗手的提醒,然後沒幾天就升到三級警戒,室外5人以下不得群聚,連打架超過5個人也會開罰!(搜尋新聞:6個人聚眾圍毆被開罰);工作的場所因應疫情有一些調整,有的改成在家上班、分流上班,而若是你在娛樂場所工作,甚至直接暫停營業。

生活上的影響,是否也讓你的心情波瀾起伏呢?

每當看見新聞提到某位個案經過危險區,而後染疫並傳給家人,內心因此升起擔憂、害怕、焦慮、恐懼;

不知道疫情能不能控制住,會不會下一個人就是自己?我有沒有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?會不會傳染給自己的親朋好友?這樣子瀰漫性的焦慮,逸散我們社會的氛圍中。

生活上的不方便已經讓人受夠了,當看到依然有人不遵循三級警戒,各種超出常理的行為舉止,想必會讓遵守法紀的人滿腔怒火,更加上對疫情擴大的擔憂。

暴躁.jpg

 

不知道對你來說,情緒上的影響有多大呢?該如何是好?

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疫情或他人的行為舉止,但是可以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。

怎麼做呢?

 

2.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

關於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,首先的第零步是深呼吸。

深呼吸是一件需要你專心進行的事,這樣可以幫助你把注意力從引起你不悅的事情,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面,接下來,就可以把焦點放在自己的狀態上面,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
再來,注意力得以拉回來之後,第一步是覺察

A.覺察

我會把人的內心世界,比喻成一個水族箱。我們的內心有許多念頭、心情,如同水族箱裡頭的氣泡。每一個呼吸,都會有許多氣泡往上浮起。氣泡觸碰到水面就「啵」的一聲,消失的無影無蹤。

在你的日常生活中,也會有許多想法與感受如同氣泡一樣倏忽即逝,而我們的「意識」,就如同探照燈一樣(可以想像電影特效),只有這個意識的探照燈所照射到的泡泡,會被你仔細檢視。甚至這個檢視的動作,也只有持續瞬息之間。一個瞬間之後,探照燈轉開,泡泡繼續上浮,直到「啵」的一聲破碎。這樣氣泡從水底浮上水面而破碎,是不斷持續發生在水族箱的。。

只有我們認為重要的氣泡,會被我們保留下來。

所以,許多時候,我們是習慣性的忽略心中閃過的念頭、想法、情緒、心情的(畢竟注意力真的有限),甚至到你已經快要被壓垮的時候,才覺察到原來我太累了。

在我們的文化裡面,面對許多的困難,努力是萬用的解決方案。

在學生階段,許多失敗的結果,都會概括性的歸因在個人的不夠努力上面,卻沒有告訴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去面對那些各式各樣的困難。(這個各式各樣除了每個人會遇到不同的挑戰以外,也來自於不同人會遇到的困難都有不一樣的地方)

所以可能是這樣:

內心的氣泡:「我累了」→只知道努力沒有其他因應方式,所以:「應該要再更努力一點」→只有靠努力,還是會覺得累→下次不要感覺到累就不累了→快要/已經垮掉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累了很久了

內心的氣泡:「考差了好挫折」→是努力不夠(只有歸因在個人努力上面,卻沒有納入客觀因素)→被責難/要求更努力,而非安撫→如果努力有讓你考好,挫折感會比較降低,而沒有的話。這個挫折會在內心滾雪球,讓你內心產生質疑,例如我努力真的可以讀好書嗎?

隨著這樣的質疑,有些人會歸因到自身資質的不足:「是我笨才會讓我的努力沒有用」;有些人會歸因到努力上面:「我每次認真唸書,考試反而考差,隨便念就會考好」,但實際上卻沒有仔細檢視讀書方法、讀書環境等的其他因素,也抹煞了過程中,我們已經付出的努力

這時候,覺察會幫助你,傾聽內心的氣泡。當你意識的探照燈開始覺察(聆聽)內心的泡泡時,這些聲音會變得比較明顯。

也許是你累積已久的憤怒,

也許是在心中埋藏已久的委屈,

也許是面對疫情不知所措的害怕,

也許是每一次失敗,累積到大的很深很深的挫折感。

 

woman-2318991.jpg

沉入內心,聆聽氣泡想告訴你的話語

前面我提到:「只有我們認為重要的氣泡,會被我們保留下來。」,也許這時候你會有一個擔憂,我把意識探照燈轉到這些氣泡上面,會讓我把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從此留下來嗎?

不會的,只是一時之間這個氣泡變得比較明顯。(其實不去看反而才會讓這些情緒潛藏在內心深處)

這個保留,是為了接下來的放下。

當你意識的探照燈照亮這個氣泡,也就是「覺察」到氣泡的內容,這時候,如果你覺得重要的同時,這個氣泡也被暫時性的保留起來,而你這時候才得以把處理這個氣泡的想法,也保留起來,而不會倏忽即逝再度消散。

就像是你知道你肚子餓,然後你才能夠去吃飽。當你吃飽之後,屬於挨餓的氣泡就功成身退了,留到下一次挨餓的時候才會再次從水族箱的底部慢慢浮上來

覺察是幫助你將內心潛藏的情緒(或是其他氣泡的內容物)放入意識之中,不再被那些隱約的情緒擾動內心。

就像是你忙過頭沒空吃飯,雖然能夠忽略挨餓的氣泡,餓過頭就不餓了,但不是你身體不需要吃東西,只是暫時忽略訊號而已。

有時候一直持續感覺到餓,也會讓人餓到生氣。這時候處理那個生氣,並沒有辦法真正解決你身體的需要,你真正的需要是好好吃飽。

所以覺察,是幫助你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的一個重要步驟。

 

B.放下解決問題的衝動

當你意識到自己多麼餓,通常第一步就會去找東西吃,對吧?

但是放在內心的水族箱世界時,這個方法就不一定適用了。

以吃飯來說,只要吃就可以解決飢餓所帶來的不舒服跟生氣等感受,對應關係也相當清楚、明確,這個讓氣泡功成身退的過程中,沒有多少迷霧。

以疫情來說,疫情引起你內在生氣、憤怒、焦慮、擔憂的感受,這時候用解決問題的思維,就會陷入卡關。(解決問題的思維後面會談適合用在什麼樣的情境)

因為疫情需要多數人一起長時間的合作才能降低疫情,沒有辦法馬上解決疫情→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內在這些感受平息下來?

並不是這樣的。

在我們的生活中,也有許多類似的經驗。

失戀了,從失戀時一整天都只想哭,過一段時間之後,大部分的人依然能夠復原、恢復到個人平常的生活狀態。

而套用在疫情,在覺察到之後,如何讓我們內在的感受平息下來?

 

C.共處(面對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關時)

其實,共處這個方式,你已經有用過,只是你不知道這個過程可以稱為共處

當你將意識探照燈轉向過往常被忽略的氣泡,開始覺察氣泡的內容時,你的情緒感受會隨之變得強烈。在這一個片刻時,其實你已經跟感受共處了。

漫畫常常會形容主角會端坐在瀑布底下,藉由被瀑布的沖刷來修行。可以用這個過程來比擬共處。瀑布的每一次沖刷,就像是你在覺察氣泡時,所經驗到強烈的情緒一樣。當你心中的想法是透過「瀑布的沖刷」來修行時,你會去感受這個過程,去覺察自己在沖刷時,每一分每一秒的變化,因而得以對這樣子的狀態、經驗開放

開放的心態會幫助你能夠繼續練習,嘗試與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關共處。

這時候的你,焦點會轉向自己內在的變化。

當我留意到自己因為疫情,內心引發出焦慮的感受時,這時候心中想著「共處」,然後想到這個就像是瀑布的修行方式,於是我開始嘗試想像那些沖下來的水柱是焦慮。因為我正在修行嘛,所以也不方便一覺得焦慮馬上就起身離開瀑布下方(當然你真的不舒服還是可以離開),所以就乾脆繼續看著內心不斷被焦慮的沖刷,引起了什麼樣的反應。當我開始用一個觀察的角度去感受內心的焦慮時,焦慮開始不太一樣了。

也許這時候我突然想到,這個焦慮其實蠻熟悉的,很像是我以前遇到某件事,就會有這樣的焦慮出來。

也許這時候,我突然發覺,焦慮好像緩和了,取而代之的是生氣。

也許這時候,我突然察覺到,以前自己一焦慮的時候,都會找東西吃。

也許這時候,我注意到自己雖然一樣焦慮,但好像不那麼被焦慮影響了。

當你開始練習把焦點會轉向自己內在的變化,內心會持續浮現許多如上面舉例的念頭、想法、感受等等內容。這時候,你可以選擇拉回來繼續觀察焦慮,讓這些內容消散掉;或是拿起筆來,將這些內容紀錄下來;或也有可能不知不覺就被這些念頭帶走,想到其他地方去,這時候就拉回來原本正在做的觀察就可以了。

關於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的三個步驟:覺察、放下解決問題的衝動、共處,

對你來說是否有清楚一點了呢?

如果還有疑問,可以留言詢問,我先繼續講下去。

除了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態以外,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安心的面對疫情呢?

 

3.慎選情報來源

這幾天我有看到一個很傳神的比喻:現在的紛紛擾擾,就如同在一個充滿灰塵的房間裡頭,打開電風扇,並且轉到強風,所以自然而然會滿目都是灰塵飄揚,群魔亂舞。但其實那一台用力吹出強風,把灰塵吹起來的電風扇,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。

當你越因為疫情被激起情緒,越容易被那些意圖喚起你強烈情緒感受(例如憤怒)的新聞媒體所引誘,從而上鉤,成為那一台電風扇。

要避免自己變成這個狀況,你可以留意自己跟以往比起來,看新聞的頻率與時間有變多嗎?會不會一直更新、確認目前疫情的狀況?

擔憂的吃不下飯?更容易跟人發生衝突?這些都是情緒感受的線索,提醒你需要留意自己的情報來源。

分辨這些來源的目的,是不是要引誘你的情緒激動起來,更強化繼續收看資訊的動機,這就是那些媒體的目的。

請你以政府的公開資訊為準,切勿掉入這些新聞媒體的陷阱了。

也要防止假新聞,透過臺灣事實查核中心麥擱騙Cofasts等網站查證謠言。

如果使用LINE的話,也可以用美玉姨,直接將訊息轉貼過去,她就會告訴你驗證的結果。

怒貓.jpg

抵制假新聞!

 

4.透過預演降低焦慮

剛剛提到,共處是面對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關時的方案,而如果面對可以透過行動來解決的困難,如何做比較適合呢?

你可以考慮用預演,來幫助你擬定解決困難的步驟。

舉例來說,在疫情期間,為了減少外出,你需要多準備幾天份的食物。這時候你可以設計幾種方便的食譜,按照食譜來採買數日的食材。當你把明確的需求列出來時,焦慮就可以降低。

透過預演,將所面對的問題整理起來。有時候我們在腦袋中進行計畫時,難免有所疏漏,當你把計畫實際列出來時,既可以減輕腦容量的負擔,還能夠透過視覺的方式來回思考,這樣更清楚的方式,把你要面對的問題整理清楚,焦慮就可以降低許多。

 

5.結語

以上是關於疫情的安心秘方。

在這樣艱困的時局當中,我們更需要穩定自己的內在,來面對眾說紛紜、混雜各方訊息的現代。

世界末日.jpg

混亂的環境,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像是世界末日一樣?

一家鵝.jpg

希望早日解禁三級,回到可以踏青的日常生活。

 

也許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安心秘方,或是對我的文章有一些想法,都歡迎留言喔~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防疫 心理健康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