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

 

#1.從去年開blog到現在

#2.擱置之後

#3.痛定思痛

#4.那現在呢?

#5.順流而行

#6.沒有準備好的一天,只有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勇氣

#7.結語

 

 

 


 

#1.從去年開blog到現在

這個blog是去年(2020)10月初開的。當初會開BLOG的契機是我在9月的時候,看到一系列理財、被動收入、創BLOG衝流量或寫聯盟行銷等等的文章。

當時的我很受到激勵,覺得這樣好像還不錯。雖然我沒有想要做聯盟行銷,但是將自己的想法、知識、甚至是技能整理成文章,原來是可以創造收入的一件事情!而且想到一些心理師前輩,也有經營部落格,也看到她們在這塊道路上的學習與很啟發人的觀點。當時的我猶豫一段時間,剛好拿到靈性名字,覺得這是一個很適合的時機,就決定開BLOG了。

那時候有許多選項,我排除之後剩下這兩種:

  • 無付費的pixnet
  • 付費用worldpress自架站

​​​​​但雖然自架站的自主性比較高,畢竟要付費買網域主機等等,所以我先選了pixnet。

開blog之後,我有一些文章有成功寫出來,但更多的構想是被這兩種「磨擦力」所擋住,分別是靜摩擦力跟動摩擦力(沒錯就是物理的概念XD)就如同你以前所學的一樣:靜摩擦力是物體要被推動之前,所要突破的門檻,而動摩擦力是物體持續移動時會消耗能量的摩擦力。

  • 我的靜摩擦力是對寫文章的心理期待與預期,例如說我想要寫哪些系列,把自己所學的知識、想法、經驗整理為一個個系列寫出來。我想要把這些通通弄好!
  • 我的動摩擦力是完美主義,把文章按照段落弄的美觀整齊,又要在各個文章之間做出超連結來彼此串連,比如說上面提到「聯盟行銷」,就可以藉此連到我自己BLOG內解釋聯盟行銷在幹麻的文章。

這真的是搞死人...

同時因為這種文章目錄在worldpress有外掛可以幫忙處理,而pixnet則是其實並非沒有提供,但是要靠自己手動弄,我也因此寫了這一篇文章講目錄怎麼做出來

後來我其中一個系列實在太難產出來了,也許是因為當時沒有準備好、想清楚,又有擺在眼前的論文壓力,於是我決定把部落格計畫擱置,先去寫論文。

其實不管動還靜,最大的阻礙都是我的完美主義啦,想要把事情弄到我的品質可以做到的最好,但就因為要求太高了、要做的工程太多了,所以做不到→先放著吧XD


 

#2.擱置之後

那我決定要放著BLOG,就有去寫論文了嗎?

當然沒有啊!(╯°Д°)╯ ┻━┻

因為我寫不下去!!!!!◢▆▅▄▃ 崩╰(〒皿〒)╯潰▃▄▅▆◣

為什麼我寫不下去?

因為寫論文太難了!!!!我還是去打電動吧!!!(孟克吶喊臉)

吶喊(繪畫)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於是這樣的日子又過了一段時間,我每天重複這樣的生活:我「想要」寫論文→(不管有沒有打開檔案)我覺得很難寫、想到最終deadline壓力很大→心情很煩躁→打電動→打電動轉移了一下心情→看著時間過去再度開始覺得自責與煩躁→洗洗睡明天我會加油的!

這樣的無限loop循環。

這個期間,我其實也不是沒有進度,只是進度是真的跟蝸牛差不多,相比於我所要趕上的deadline,我所完成的進度實在不夠啊!

我的論文的deadline是壓在2021年6月,完成論文之後才可以去參加暑假的國考,尤其是已經從一年2次改成一年只考一次了。

說來也很有趣,我以前(常常?)會鼓勵想要考研究所的學弟妹說:「如果心理師是你想要做的事情,那就算花兩年去考研究所,我想還是值得的!」,但是輪到我身上,當去設想自己花了更久的時間完成論文到準備國考,卻如此難以接受啊!

我有點忘記我嘗試了哪些方法,這一切開始有轉機是在我堂侄的介紹一下,看了《原子習慣》這本書。

其實這本書要應用蠻困難的,我先繼續說下去好了。

原子習慣 -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電子書 by 詹姆斯.克利爾


 

#3.痛定思痛

時間來到2021年1月,由於(109-2)下學期是我碩士修業年限的最後一個學期,我勢必得要休學,再加上跟女友討論之下,我把論文的時程跟心理師考試解除綁定了(真的鬆口氣),也與女友約定之後幫忙分擔的金錢,雖然壓力增加了,但也促使我去面對 #我該何去何從 的處境。

女友也邀請我重新思考我這麼困難於寫論文,真的要當心理師嗎?我心中從來都是很篤定的,卻一直難以下定決心面對論文,直到——

 

在回學校和教授討論休學及辦理相關手續的前一兩天,我反而開始寫論文了。

 

我怎麼開始的?

在與教授確認簽休學的日期之後,我把之前看一半收起來的原子習慣看完,並且開始運用在生活中。

其實原子習慣真的蠻難應用的,即使裡頭給了很多方法帶你了解習慣是如何形成的(#提示 #渴望 #回應 #獎賞),我也不確定自己為何沒辦法用(參考這篇來說,比較可能是資訊超載+欠缺追蹤)。

而我後來最後成功用出來、也真的幫到我的部份,是裡頭(p91)提到說,最能夠讓人執行新的習慣的方法,就是請他們完成這個句子:

我會於[時間],在[地點]進行[行為]。

我是覺得蠻不錯的啦,將這個句子完成之後,就等於我已經把我的行程插入我要進行的新項目,再加上我運用Notion的子彈筆記,結合劃掉to-do-list的方式,讓我實際照著我的計畫做,而且對於時間也能夠開始把握,也有追蹤我列出來的事項。

image

 

如果沒有把我要做的事情寫下來,並且標上時間,我蠻容易做事情就很沒有時間觀念的慢慢摸XDD(也許是因為直覺中心空白)

(提供NOTION樣板參考)(裡頭有附上原作者的YT連結)

PS有打西洋芹是因為我開始嘗試使用醫療靈媒的方式生活!

把待辦事項一一槓掉的感覺超棒的啦!

於是這樣,我的論文完成收案之前的準備了。說到這邊岔題一下,我其實一直很擔心協同分析者要找誰,這個擔憂會讓我覺得我寫論文也沒有用,因為找不到人來當協同分析者,我的論文就會一直卡在這邊。(現在想想這是自我設限?限制性思維?總之就是這些啦)沒想到我準備好之後,就找到相熟的同學合作了。她因為一些原因delay進度,而我原本比較快,現在我delay之後又準備好要起跑,所以我們剛好相同進度了XD

所以這就是所謂#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?其實這種彷彿背後有神秘力量般的宇宙奇蹟,常常在我生活周遭發生的說!(比如之前帶團體想要用理書老師的寶貝卡;結果過沒幾天,甚至是我還在構思要不要在FB發文詢問之前,就有相熟的老師整理東西多一套而送我!),但我還是覺得怪怪的XD


 

#4.那現在呢?

所謂魔獸60才開始,寫完論文的前三章之後,接下來收案才是重頭戲呢!(哭)

在這邊簡單介紹(安利)一下我的論文,我的主題是關於大學生分手後,不同的關係決策(挽回OR放手等等),會如何影響當事人的復原。我要透過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,接下來用紮根理論法進行資料分析…(下略五百字XD)

由於限定研究對象是大學生以外,還要戀情符合2個關於時間長度的條件。原本我的排程是想要在2月底就可以把所有正式收案之前的準備完成,但到了3/10左右,我連測試訪談大綱的人選都還沒找到。

這時候我相當焦慮,而在我聽取建議後,決定除了PO文之外,乾脆直接去大學用面對面的宣傳方式,於是我的招募開始有一些起色,現在有找到幾位訪談對象了(03/18)。

除此之外,這兩三個禮拜我也在思考關於 #自媒體創業 的事情。

如同開blog的動機一樣,我希望增加一些收入;但是我又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下去,好像有太多方法,但是這些方法都需要入門門檻與努力心力等等的投入。

網路上關於這方面的資源很多,很多都會看到他們也有分享經營自媒體的動機,是為了被動收入,這樣才有更多面對風險的能力等等,或是跟你強調自媒體(可代換為各種名詞XD)是這個世界上未來的趨勢,有多少商機等等。

但那些推薦你一同加入這個行列的文章,不一定會提到(或是我沒看到):

 

  • 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?(大部分所提供的幫助為技術面)
  • 挑戰該怎麼克服?(大部分說社團裡面有人可以問,但依照我的狀況來說,我遇到的挑戰不一定可以透過在社團發問來得到解答,因為通常我會遇到挑戰的情境,是跟我個人的特質更加密切XD)
  • 如何判斷這件事適合我嗎(的特質)?

 

(畢竟其實要談這三種,說真的是心理師的專業啊!現在我也有一些經驗,歡迎找我諮詢囉!)

(寫文章時再次去搜尋一下,發現用「自媒體 困難」,會找到還不錯的文章,大家可以去看看 )

 

所以我最終決定不採用這些說法的方案,那我又該如何增加收入呢?

雖然我清楚自己若沒有適當地排除顧慮或是風險,就算勉強自己,行動也沒有辦法持續下去,可是當還在思考與猶豫的時候,時間就會流失了……(回頭看向我的2020年10~12月XD)

 


 

#5.順流而行

 

當我在思考,還沒有足夠的動力跨出去時,生活中有了新的契機。

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:寫給完全素人的「3333網路獲利計畫」

我在網路上遇到這本書的作者梅塔。我剛好是第一位用Anchor私訊功能聯絡梅塔的聽友,所以她寄了她的兩本作品給我,分別是上面那本《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》,以及《利他存摺》。

梅塔很早就開始摸索自媒體的經營方式。她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,慢慢找到適合她自己的方式:以自媒體記錄、分享生活與觀點,不執著粉絲的數量,而是注重互動的品質,並且串聯自己的社群來提供訂閱用戶資源與幫助。

這帶給我許多啟發,而梅塔是一個很注重實踐的人,她曾經對我這樣說(非原文憑印象XD):「看那麼多書如果沒有用出來,不就跟沒有看一樣嗎?」(書中P36也有類似內容)

這在我心中猶如當頭棒喝。

我一直以來其實蠻喜歡學習的過程,覺得自己知識有所增長與累積,享受這些智性上有所收益的感覺,但實際上到要應用的時候,我就難以如之前那樣投入了。

也因為如此,我開始想不如就來做做看,憑著這股想要做出點成績的氣勢,我重振旗鼓,重新再次思考自己之前的顧慮,而且想通了,於是把IG跟FB都開出來,並且引流到部落格。

我排除什麼樣的顧慮呢?

 


 

#6.沒有準備好的一天,只有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勇氣

 

終於cue到本文標題了XD(鋪梗鋪很久啊!)

從上面看下來,基本上可以看出來,我比較是需要準備好,才會踏出去的類型。再加上完美主義,讓我始終都會覺得我想要再準備的更好,才可以呈現自己,但是那一天,我突然想通了:「對於我的完美主義來說,根本沒有準備好的一天啊!」

所以其實「感覺自己準備好」這個情境,對我來說其實是不存在的(當然如果演講等情境另當別論),所以重點其實是我的內在,有沒有辦法接納自己以不完美的狀態上場,在我現在的階段,以我自己的見聞與體驗分享出去,一定會有人在我的分享中獲得什麼,而這些經驗並不需要很完美,只要足夠真實,就一定有人能夠被觸動、被激勵。

以前面來說,我突破了靜摩擦力的門檻,那動摩擦力呢? 

在《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》那本書中,有強調一個概念:「做自己感覺有能量的事情一定會賺錢;但是做會賺錢的事情,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能量,也未必可以持續下去」。(P266)

在我評估與嘗試的過程中,我也很困擾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持續下去,後來我看到這本書(得到書快一年後才在看XD)

 

動機迷思:成功取決心態而非動機,高成就者的自我驅動法則

這本《動機迷思》我其實沒有看完,差不多看到一半,就看不下去了。(現在想我是不是看書看到要實作,就看不下去XD)但是裡面的觀念,帶給我許多啟發,以及更新了我對動機的認識。

就如同這本書的標題一樣,我們對動機的迷思,就是認為動機是促使一個人要不要行動的推力;而這本書說,其實真正影響你做事情的動機,是你做這件事情的感覺。也就是說,要有做這件事情的動機,我們要在進行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得到好的感覺。

動機是結果(p30)。

或是說,也就是說,行為帶來動機,而這個動機是下一次行為會不會再次進行的關鍵,如果達到了,這就能夠形成一個源源不絕的循環;創造出一個系統帶領自己走向成功的系統,這也是《原子習慣》所強調的。

要如何產生出這個關鍵的動機呢?答案是:

成功——頻繁出現的小小成功(P42)。

整個程序是這樣:成功→動機→更多成功→更多動機→更多成功=成為。

當你知道自己完成計畫事項,無論是多小的事情(或多可笑),都能激發你內在的動機寶庫(P61)

對於行為來說,小小成功有用嗎?又有多有用呢?

當我看到「小小成功」,就想到我在另一本書《應變求生》所看到的內容(有沒有看一篇文章瞬間新增好幾本書可以看的八卦?XD)

應變求生

抱歉,這本書是2007年出版的,只有畫質差的圖XD

是在那種一本99六本499的時報書展買的,完全無法拒絕特價書展啊~~

 

這本書在談的主題很常見,但是內容又能夠非常的深入,是關於如何讓人改變?這本書先講概念,接下來用舉例來說明概念,而且不只是成功的,也包含失敗的案例來對照XD。(看到某些失敗的案例真的讓我呵呵笑~)

並且在案例後面,也有說明其中的關鍵是什麼,非常易懂,許多案例也很好看。而且裡面的案例都蠻顛覆原先對這個議題的認識呢!

其中,有關於「小小成功」,對應到這本書的概念叫做「短期成果」,嗯……這個案例很猛,我想把這個內容留到其他篇講述,先寫下去,這樣這篇才能早日完成QQ

這本《應變求生》所提到的短期成果,其實就跟《動機迷思》所提到的小小成功是同樣的概念,當你在進行新的嘗試時,要記得運用這個原理,讓自己迅速「嚐到甜頭」,這樣帶來的成就感,會成為你接下來繼續努力的動機,繼續循環下去,最終遵循這一整套系統,帶領你走上自己所期待的道路上。


 

#7.結語

在這一條自媒體的路上,我處於剛開始的過程,我也還在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從這篇文章開始寫是3.16,到今天5.23完成,這其中也發生了很多事情,全部都記錄下來容易繼續分散焦點,因此想先在這邊告一個段落。

這篇文章當初的初衷,是想要從分享近況,帶出標題,鼓勵每一個讀者,接納自己的不完美,進而可以挑戰更多自己舒適圈之外的事情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,而現在「斜槓」的興起,也意味著我們更需要掌握好時間,在各項角色/身份中,拿捏好平衡。

我所受的專業訓練,讓我在實踐各項方法的過程中,更細膩的覺察自己在這個過程中,有什麼樣的感受、面臨怎麼樣的困難,而可以分享給遇到類似困境的人,希望有幫助到你!

未來我會開展我的服務,主要是諮詢(考上心理師後,還會新增諮商),可以談談「關於人生,如何面對各式各樣的卡關」

也可以追蹤我的IG:minby1128

我們下次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W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